
過去幾十年,游戲圈最激烈的戰場無疑是「主機大戰」。索尼、微軟、任天堂三大巨頭互掐,不斷砸下數百萬美元,拼游戲、拼硬體、拼行銷,甚至連玩家都被卷進去,在論壇、社群裡為自己支持的主機大吵特吵。但到了 2025 年,這場戰爭已經悄然落幕——沒有華麗的勝利者,只有默默撤退的廠商!
微軟放棄主機之爭,全面轉型第三方
1 月 30 日,微軟宣布將《極限競速:地平線 5》(Forza Horizon 5)推出 PS5,標志著 Xbox 的徹底轉型。曾幾何時,Forza 系列可是微軟的「鎮牌之寶」,如今竟然送給了老對手索尼?
其實早在收購動視暴雪之後,微軟的策略就已顯而易見——不再死守 Xbox,而是借 Game Pass、多平台發行策略,成為全行業最龐大的第三方發行商!
目前傳出的 多款 Xbox 獨占游戲「變節」 傳聞,包括:
- 《Forza Horizon 5》即將登陸 PS5,終於不用再考 Gran Turismo 那無聊的駕照了!我的老天!
- 《光環:士官長合輯》即將登陸 PS5、Switch 2
- 《戰爭機器三部曲》也在籌備移植
- 《神鬼寓言》、《星空》甚至都有可能進軍 PlayStation
種種跡像表明,微軟已經舉白旗,不想再跟索尼死磕,而是選擇靠游戲內容賺錢,而不是硬體銷量。
任天堂:我們自己玩自己的~

任天堂其實早就放棄了跟索尼、微軟直接競爭的念頭。上一次”認真”應戰還是 Wii U 時代,但 Wii U 失敗後,老任徹底看開了——「與其跟人家拼硬體,我們自己玩自己的。」
2017 年推出的 Switch,完全脫離了傳統主機迭代節奏,直接開啟了「隨身主機」的獨特玩法,一路狂賣 1.4 億台。而即將在 2025 年發布的 Switch 2 依舊延續這個策略,不管 PS6 或下一代 Xbox 什麼時候出,它只管做好自己。
對任天堂來說,主機大戰從來不是重點,賺錢才是。反正只要《薩爾達》、《馬力歐》、《寶可夢》這些大 IP 繼續賣爆,第三方廠商都會想盡辦法適配它的硬體,不管是用雲端串流,還是硬塞縮水版。
索尼:打到最後,我是不是贏了?
如果微軟不玩了,任天堂無所謂,那是不是代表索尼贏了?

在某種程度上,索尼的確是「唯一的幸存者」,PS5 依舊維持傳統主機商業模式:
- 花大錢買獨占(例如《最終幻想 7 重生》、《死亡擱淺 2》)
- 不把自家第一方游戲直接放上 PS Plus,保持獨占價值
- 推出 PS5 Pro,繼續拼硬體性能
但問題是,當其他競爭對手已經放棄,索尼的勝利似乎顯得有些空虛。PS5 Pro 砸下大錢升級性能,卻發現根本沒人跟它對標,等於對著空氣開槍。

微軟現在的策略很清楚:你賣 PS5,我也能靠你賺錢。等未來《光環》、《戰爭機器》登陸 PlayStation,微軟的游戲銷量甚至會比索尼第一方游戲更高!這等於讓索尼的「勝利」變得相當尷尬——主機大戰打贏了,但微軟變成了 PS 平台最大的第三方廠商,反過來從 PlayStation 生態圈裡吸血。
2025 年,主機大戰真的結束了嗎?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主機大戰的確已經終結。
Xbox 退出戰局,變身第三方大廠
任天堂躺著賺錢,根本不管主機競爭
只剩索尼還在堅持「傳統」主機策略
但游戲產業並不會因此停滯,未來硬體還會繼續更新,新主機依然會發布,但「你死我活」的競爭模式已經不復存在。微軟和任天堂找到了各自的生存方式,而索尼雖然暫時獨占市場,但未來如何適應新時代,還得繼續觀察。
所以,誰贏了主機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