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 《怒之鐵拳》(Streets of Rage) 系列的配樂,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名字往往是古代祐三(Yuzo Koshiro)。這位傳奇作曲家曾為 《忍者復仇》(Revenge of Shinobi)、《ActRaiser》、《世界樹的迷宮》(Etrian Odyssey) 等遊戲譜寫經典音樂,他的工作室 Ancient 甚至參與了《怒之鐵拳 2》與《怒之鐵拳 3》的開發。
然而,許多玩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怒之鐵拳 2》和《怒之鐵拳 3》的音樂製作上,古代祐三並非孤軍奮戰,而是與另一位極具才華的作曲家——川島基宏(Motohiro Kawashima) 合作。川島不僅在這兩部作品中與古代攜手打造電子風格的遊戲配樂,還在《怒之鐵拳 4》中再度回歸,為系列注入更多現代音樂元素。
除了《怒之鐵拳》系列,川島基宏還曾為 《蝙蝠俠歸來》(Batman Returns, SMS / Game Gear)、《忍 II》(Shinobi II, Game Gear)、《Eye of the Beholder》(Sega CD) 和 《Amazing Island》(GameCube) 等遊戲創作音樂,涉足不同風格的遊戲音樂領域。

近期,川島接受 Jonathan Tustain 的專訪,談到他對於自己在 《怒之鐵拳》之外的作品 可能未被廣泛認識而感到些許遺憾。他希望未來能讓更多人認識他的完整音樂作品,並計畫將過去的遊戲音樂上架至串流平台,以讓新一代玩家能夠欣賞他的創作。
川島基宏最廣為人知的作品,莫過於與古代祐三(Yuzo Koshiro) 合作的 SEGA《怒之鐵拳》(Streets of Rage)系列,他將電子音樂影響帶入這款經典的橫向捲軸動作遊戲,使其配樂成為遊戲史上的經典之一。如今,他從事藝人、廣告與動畫配樂創作,同時也是國立音樂大學(Kunitachi College of Music)電腦音樂系的講師。然而,他最近在接受 Jonathan Tustain 訪談時坦言,他對於自己在《怒之鐵拳》之外的作品未能獲得更多關注感到些許遺憾。
以下節錄部分訪問:
你的音樂似乎深受城市環境的影響,這是你的靈感來源嗎?
川島:當然。我的父親是一名作曲家兼指揮家,我曾聽過他指揮的《藍色狂想曲》,看到唱片封面上的紐約摩天大樓,我開始思考城市與音樂的關聯性。
歷史上,音樂往往受到環境影響,例如馬勒的交響樂中就充滿城市景觀的意象。而在遊戲配樂方面,我在《Bare Knuckle 2》(即《怒之鐵拳 2》)與古代祐三合作時,提出了將地下電子樂與遊戲音樂結合的概念,因為我認為底特律電子音樂(Detroit Techno) 與古典樂在某種程度上有共通點,這讓我對城市與音樂的結合產生濃厚興趣。

懷舊遊戲的熱潮正在崛起,你對此有何看法?
川島:這確實很驚人,但也說明懷舊是一種強大且正向的力量。90 年代時,我和古代祐三在創作遊戲音樂時,目標就是讓它「值得聆聽」,所以我們從不妥協,並希望它能成為真正優秀的作品。雖然花了 30 年 才讓這些音樂被廣泛認可,但我認為這股復古風潮對遊戲與音樂來說都是好事。
然而,許多人仍然不了解我過去創作的遊戲音樂,這讓我有些遺憾。我正在尋找方法將這些作品上架串流平台,讓更多人能夠聆聽它們。



《怒之鐵拳》(Streets of Rage)系列是 SEGA 在 Mega Drive(MD) 平台推出的經典橫向捲軸清版動作遊戲,首作於 1991 年 發售,並以獨特的電子音樂與雙人合作玩法成為 SEGA 16 位元時代的代表作之一。遊戲講述三名前警察 Axel、Blaze 和 Adam 為了對抗控制城市的犯罪組織 Mr. X 而挺身而戰。續作 《怒之鐵拳 2》(1992) 強化畫面與動作打擊感,加入新角色 Skate 和 Max,被譽為系列巔峰之作,而 《怒之鐵拳 3》(1994) 則進一步改善動作流暢度,增加分支劇情與新角色 Dr. Zan。本系列最具標誌性的特色之一便是 古代祐三 和 川島基宏 創作的電子舞曲風格配樂,使其在遊戲與音樂領域皆備受推崇。
除了《怒之鐵拳》系列,川島基宏還曾為 《蝙蝠俠歸來》(Batman Returns, SMS/Game Gear)、《忍 II》(Shinobi II, Game Gear)、《Eye of the Beholder》(Sega CD) 和 《Amazing Island》(GameCube) 等多款遊戲創作音樂。
川島表示,雖然許多粉絲喜愛他的音樂,但仍有許多作品未被大眾廣泛認識。因此,他希望未來能將過去創作的遊戲音樂上架至串流平台,讓更多新一代玩家與樂迷能夠欣賞他的完整音樂作品。
來源:TIME EXT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