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述我買了兩部RGB電視正式踏入RGB之路,也解開了為何以前總覺得32BIT主機移植街機作品畫質是欠缺了什麼?由於是我寫電玩專欄的,當然想讓多人分享,更多人知道RGB的好處,享受高畫質。
當時除了拿街機移植來作測試(因為街機螢幕也是RGB,可以作比較)更,就是18禁HGAME移植SS的作品,這些遊戲原版電腦一向都是640X480或插圖的640X400,當然較舊解像度更低,當時SS通常特別情節畫面才有較高解像度,平時畫面也是453×263標準。後期一些收錄畫集模式才有640X480。
SS平時的解像度都很不錯,雖然還未到640X480。
同樣是同級生2,PS1版只有256X224
PS1後期才有較高解像插圖遊戲
我通常都是先準備一台SCPH-1000 型號的PS1,因為它同時具備AV、S-VIDEO、RGB輸出!在同一台電視把三種輸出都輸入,只要切換幀道就可以讓人看到每種輸出的分別。
不過我常通會是先放RGB給人看先,因為當年我是在一位前輩家中他讓拿我的SFC以RGB輸出在RGB電視,事前他沒說什麼,我一眼看出分別便問他這是RGB輸出?
早期型號的PS可以同時輸出AV、S-VIDEO、RGB。
所以我也想試試我身邊的朋友,會否一眼就能看出RGB和AV輸出的分別?結果嘛…,全部人都是看不出有何分別,但一切換AV他們立馬反應到那才是他平時所看到畫質,才反應過來說:RGB好漂亮呀~!這和街機所看到的…不…更美呀!當然其實21 PIN SCART RGB和街機的JAMMA RGB都是15 kHz RGB,質素一樣,只是端口不同。
一般人要同時AV和RGB一起看才會察覺到有很大差別。
大部份朋友會說家中的RGB電視更漂亮是因為馬來西亞大部街機都是老化的螢光幕,和保存新淨的螢幕和電視相比會差了點。
亞洲區的街機中心的螢幕通常都是又老又殘舊的。
而且在找尋RGB電視或其它主機的RGB線時,卻受到了HIFI迷(影音發燒友)的冷嘲熱諷!上一篇我也說過,21 PIN SCART 端子本身就可作AV、S-VIDEO、RGB輸出,而當地的電器店能找到的21 PIN SCART就是一種AV → 21 PIN SCART,所以他們認為21 PIN SCART只是老舊式插口,這種產品只是給一些德國電視只有SCART和RF輸入,讓AV訊號轉去SCART。
而且玩HIFI的人大部份不玩電腦遊戲或街機,對他來說其家中LD的最高品質的輸出就是S-VIDEO!那年代玩HIFI的人喜歡買那些又粗又大碌的影音線(我們稱MONSTER CABLE怪獸線也!),再加上鍍上金,就是高質品質影音線材!由便宜到幾元到幾百幾千過萬都有,如果你拿一條價值幾十元的SCART線說它的畫質比那些他們花了過萬打造的金頭S-VIDEO或AV更好,財大氣粗的他們豈能服氣?
再貴的AV線在影音品質提升也有限,就提高了耐用度罷了。
或許有人想問,這些怪獸線其實能否提升畫質、音質的作用?當然有其作用,用好的線材能令畫質音質更加穩定,減少雜訊!但其實去到某個程就足夠了,再多的裝飾只多只是提拱保護度、耐用度罷了!
那些說用上24K鍍金頭、超粗的線材,只是賣給有錢人顯耀罷了!無論你用再貴的線材,它始終還是AV、S-VIDEO的訊號,又怎會漂亮過RGB輸出呢?即使到了HDMI年代,這些金頭粗壯HDMI的商品依然存在,兼宣傳顏色會更飽滿!其實HDMI已是數碼digital輸出,只要造工合格,畫質都一樣的!如果不幸用上劣質線材,最多會出現雜訊或只能480P、720P,1080P畫面會不穩定閃下沒畫面等。
HDMI線更加沒需要金頭粗壯,只要造工合格就行了。
用上金頭粗壯線材也只是提拱耐用度和保護度罷了,而且有時這些以豪華為賣點會把頭做得太厚令一些規格的機種不能順利插下去,線身太粗壯令線太難彎曲要移位也困難。
一些特制豪華粗壯的HDMI反而難插入一般規格的機器。
類比訊號(英語:analog signal)時代,HIFI玩家就是迷信這些線材(筆者強調:有用,但不值高價購入,去到合格位即可!)而且LD時代,也沒見過有RGB輸出LD機,S-VIDEO已是最高輸出!
所以HIFI佬 自然迷信S-VIDEO,所以那個還沒有網絡普及時代我常和那些HIFI佬在店內爭論。
對於當年玩LD的HIFI佬,S-VIDEO就已是代表他們最高畫質輸出代表。
當然,90年代中期VCD在亞洲大流行,而SEGA SATURN加上MPEG卡就可觀看VCD,也可以利用其RGB輸出觀看VCD,不過那是另一個討論點…。
當年可利用SS RGB輸出來觀看VCD。
約97年左右,SEGA似乎放棄了SS,準備開發DC!市埸上都是以PS1為主,那年代「非機迷」大量增加了,不過這並無助我推薦人們使用RGB玩家家用遊戲!我發現即使做了AV、RGB畫質分別示範,大家都很滿意AV的模糊感!有些使用S-VIDEO的玩家,還說S-VIDEO已很足夠,不需要RGB!而且RGB電視機很難買到,要找價格貴很多德國電視才有,同樣價格下,人們情願買SONY的大尺吋電視。即使到了現代,也是很多人情願選可以放很大的投影機,而非高畫質的OLED等電視。
當年有預算的人選用投影式電視(畫質其實很暗),也不考慮RGB電視。
即使到2000年後期,平面色差電視的出現,雖然非RGB格式(YCbCr),但也是能輸出類同RGB畫質的一種新制式,但也仍然改不了人們使用AV線的習慣,我曾經作過調查,很多遊戲店在訽問顧客知道他有色差電視後,推荐他買一條色差線,他們都千萬個不願意!覺得用AV已足夠,當DVD有翻版大流行後,馬幣50元就能買一台中國制的DVD播放器!我察覺人們還是不願意使用色差線。
即使色差出現了,但人們還是習慣使用AV。
也難怪任天堂後期直接把GAME CUBE的色差插口刪除掉,大眾真的統一使用HDMI年代,就是PS4、XBOX ONE、SWITCH只提拱HDMI輸出!新一代高清電視也刪除VGA插口,只保留一個可提拱AV和色差的多用耳機型插口!而電腦的顯示卡慢慢也只提拱HDMI和DVI或DISPLAY PORT,而一些電視盒、衛星台都轉用HDMI,才達至全民皆HDMI/RGB/YCbCr輸出。
現在的新型電視都把VGA、AV、SVIDEO、色差刪除了,想用回AV或色差就要使那黃色小插口。
而我也結束了勸人使用高畫質輸出的習慣(以前我見到親朋好友家裡有色差電視,但PS2和DVD機是用AV輸出,一定強制幫他換成色差!)不過呢…,我沒想到我這些90年代玩SCART RGB的,2000年後出現一批新的RGB玩家!這些人傾向用XRGB(一種用SCART RGB或色差轉去VGA的轉換器)或買電視台專用的PVM電視來玩RGB,這批人並非由90年代SFC開始用RGB電視玩起,加上老外在YOUTUBE的教學,他們對RGB畫面要求和我那年代的理念完全不同,什至視我們這種RGB老用戶是錯誤的,就像CD使用者批評黑膠唱片用戶般,誰對誰錯?下一輯「我的RGB年代」我再向大家陳述。
機聖(方生)
90年代曾在大馬版「漫畫周刊」擔任主編,以寫電玩專欄為主。近年以「方生」名稱主持網台節目,以港漫、超英電影為主。喜歡動漫、模型的老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