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最近還有打開臉書、 X(Twitter)、Instagram 或 Threads,大概也被一堆「吉卜力風格」插畫刷了版。問題是,這些畫並非出自任何動畫師之手,而是由 ChatGPT 最新整合的圖像風格轉換工具自動生成,且完全未經授權。
這套由 OpenAI 推出的 AI 系統,允許用戶將任何圖片轉化為其他風格,其中一個熱門選項,就是模仿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與其創辦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風格,從《龍貓》、《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到《蒼鷺與少年》,都成為機器模仿的對象。



問題來了:OpenAI 根本沒取得授權,甚至沒付過一毛錢給宮崎駿。
這件事之所以引爆輿論,是因為吉卜力導演宮崎駿本人早在多年前就痛批過 AI,曾在觀賞一段 AI 製作動畫後直言:「這是對生命的侮辱。」如今他畢生打造的畫風竟成為「機器人畫師」的模板,無怪乎藝術圈會群起激憤!
《惡魔城:夜曲》導演開炮:「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藝術搶劫」
Netflix 動畫《Castlevania: Nocturne》(惡魔城:夜曲)導演 Samuel Deats 是目前針對此事發聲最猛烈的創作者之一。他在社群媒體發文怒批:
「數百萬藝術家正被赤裸裸地侵犯,畢生心血被公然掠奪,只為了讓大企業致富,代價則是從此摧毀人類的創造力──除非我們現在就阻止他們。」
他將這場風波形容為史上最大規模的藝術竊案,認為這已不只是風格模仿這麼簡單,而是一場不對等、無授權、無補償的知識剽竊暴力,且受害者數以百萬計。
Millions of artists are being violated before everyone's eyes, robbed of their life's work in the biggest art heist in history, just to enrich companies at the expense of wiping out human creativity from this point forward for the rest of time–unless we stop them here and now.
— Samuel Deats(@SamuelDeats) March 30, 2025
法律還沒反應過來,科技巨頭已經「吃乾抹淨」
這場風波並非個案。AI 模型訓練普遍仰賴龐大資料集,包括圖片、影片、文字,而這些資料來源幾乎從未徵得原作者同意。甚至日前才有消息爆出,Meta(Facebook 母公司)私下以盜版資料庫訓練其 AI 模型,再次引發著作權倫理爭議。
眼下,全球著作權法律體系還沒反應過來,AI 工具早已吃完資料、完成部署、上線賺錢。
這些系統所複製的,不僅僅是風格,更是創作者的靈魂與文化語彙。而它們毫不猶豫地被包裝、再利用、量產、商業化,甚至在無償、無名的狀況下吞噬了無數創作人生涯。



問題是:現在醒悟,會不會已經太晚?
OpenAI 的 AI 畫圖工具目前仍在廣泛擴散,並未出現任何收回或調整動作。既有法律架構還在困於「風格是否可版權保護」的舊框架裡打轉,而創作者們數百萬條的作品早已被 AI 訓練吃得幹乾淨淨!
這不禁令人質疑──當我們終於制定出合適的法律時,那些原創者的「靈魂」是否早已被數位剝皮、失去意義?


文字工作已經淪陷,媒體只是假裝不知道
事實上,視覺創作者只是倒下的第二張骨牌。早在圖像生成技術普及之前,文字創作領域就已經淪陷得體無完膚。今天你所讀到的大量新聞稿、翻譯、影評、產品推薦、甚至遊戲介紹文,很可能都是 AI 生成再由人類「稍作修飾」的內容,甚至有些連人工潤飾都懶得做──只要格式沒錯、錯字不多,就自動上稿!許多媒體編輯室早已關燈,人還在辦公室,但工作已轉型為「操作微調chatgpt」的內容工廠。
我們正活在一個連假裝「人寫的」都變得廉價敷衍的時代。大量內容網站打著「作者名義」,實則僅是為 AI 產出再套個人名。名義上的編輯工作,也早已變成排程與自動上稿流程管理,真正具備判斷力與寫作精神的編輯人才,已被全面邊緣化!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創意產業」其實早已形同虛設。AI 模型挖掘的是過去,重複的是既有,製造的是幻覺;而人類原創者,卻正在被逐步驅離自己的工作領域,還要面對業界假裝「這沒什麼問題」的集體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