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 Niantic 上個月把整個遊戲部門打包賣給 Scopely、連《Pokémon Go》都一併轉手時,大家其實就已經猜到了後續劇本。果不其然,這週 Niantic Spatial 宣布裁掉 68 位員工,正式從「過氣科技獨角獸」轉型為「AR 技術新創」。
這波裁員資訊來自加州的 WARN Act 公開報告,由 Game Developer 率先挖出,生效日期為 2025 年 5 月 20 日。CEO John Hanke 也親自發信給內部,確認這波人事異動。
根據他的說法,這次裁員是因為 Niantic Spatial 現在要「像一家新創公司一樣運作」,既然方向變了,「某些職位自然就不再需要」。官方語氣依舊溫情:「這些決定很難做,與個人表現無關,我們會全力支持被影響的同仁轉職。」——標準美式企業斷尾求生公關包裝流程,熟面孔了。
曾經紅極一時,如今只剩「空間定位 AI 新創」
Niantic 最初於 2010 年在 Google 內部創立(名為 Niantic Labs),2015 年獨立,靠著一款《Pokémon Go》火遍全球。可惜後續幾年連發數款新作幾乎全軍覆沒,《哈利波特》《皮克敏》《NBA》《怪物彈珠》一個個撐不到第二年就關服,直接把公司燒成負資產 AR 夢工廠。
而在今年 3 月中,Niantic 把整個遊戲部門(包含旗下 IP 遊戲如《Pokémon Go》《Monopoly Go!》等)以超過 35 億美元賣給 Scopely。剩下的部分被拆分成「Niantic Spatial」,主打空間地圖、地理資料、AI 模擬等技術應用。
這間新公司總資金約 2.5 億美元,其中 2 億來自原本 Niantic 餘資,另有 5 千萬是 Scopely 投資作為交易條件之一。當時對外宣稱會「快速擴張、加速成長」,現在馬上進行組織重整,實際上就是企業版的 Ctrl+Z。
遊戲公司變科技新創,還有多少人會買帳?
說白了,Niantic Spatial 的存在,就是為了消化 Niantic 曾投入但始終沒變現的 AR 地圖技術。只是如今這些技術已經脫離遊戲本體,沒了任天堂、沒了寶可夢、也沒了玩家社群的黏著度,接下來能不能真的撐住,那可就真的是很難講了,八成以後又打包賣給科技公司吧!
而被裁掉的這 68 人,可能正是當初做遊戲的人。這場從 AR 熱潮開始的創業奇蹟,如今看起來更像是資本運作下的殘局收尾——不是突然崩掉,而是一切都在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