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本篇講的不是家用主機的PCM、ADPCM聲音,而是支援的音訊格式進化史。
FC紅白機是單聲道的,當年大家的電視大部份都是RF輸入和單聲道,就連錄影帶VHS一般也是單聲道!雖然當年大家聽唱片或卡式錄音帶一早就有STEREO立體聲了,而且也印著DOLBY(杜比)的LOGO。
DOLBY STEREO很早就出現我們生活中了。
但遊戲機大約要到MD和SFC才有立體聲,不過以香港和馬來西亞為例,以往都是英國殖民地,都是傾用RF輸出PAL畫面!比如如果用MD(亞洲代理已是PAL機),一個AV OUT專用端子,用RF就佔了影音輸出,想聽立體聲只能透過機身的耳機插孔,記得當年我首次插耳機試聽,驚覺遊戲主機也能如此靚聲。當然,如果換了NTSC J 立體聲電視,可以轉用MD專用AV紅黃白線來獲得立體聲。
而SFC就簡單點,當年SFC沒亞洲代理機,大家都是買PAL卡轉換來玩,而這些PAL卡都設計成多一個SFC專用輸出口,玩家可以外接SFC的AV線來獲得立體聲。如我前文所講,雖然立體聲並非什麼新奇玩意!但在那個年代,你錄影帶想要立體聲,就要買一個可立體聲輸出的HIFI錄影機,電影也要換一架有AV輸入的電視。(只對當年用PAL舊式RF電視為主的人而言,就是要換電視)玩遊戲主機還說可以只接LR左右聲在唱機或擴音機上,錄影帶就要電視都要換。
當年HIFI錄音機售價也比單聲道的錄影機貴。
我記得當年第一次把SFC接上HIFI擴音機,試玩一個SD GUNDAM動作遊戲,發射光線槍時,鐳射音效由左飛到右喇叭,當年已足夠對我感到新奇!你可能忘記了,其實SFC也有一些對應Surround環繞聲道的遊戲,比如龍虎之拳、餓狼傳說SP、STAR FOX、侍魂等!不過,要去到對DOLBY杜比的音訊,就要來到PS、SS、N64時代了!當時杜比的環繞聲道的格式才來到第一代DOLBY PRO LOGIC,PRO LOGIC時代的環繞聲道還是模擬訊號,基本上就是把兩聲道模擬出五個聲道,如果是針對DOLBY PRO LOGIC錄音的聲道,那當然能獲得好的效果!但如交由DOLBY PRO LOGIC去把普通兩聲道模擬五聲道,效果其實聊勝於無。
以前聽到鐳射槍音效由左去右已很新奇。
我記得當年市面上有人把汽車音響改成小型擴音機+喇叭,原理就是把部份右聲道移去後座,在車上前座聽歌有時感覺有些樂器是後方演奏。我記得當年譚詠麟有一張翻唱專輯,其中一首「千千闕歌」它的錄音方式是右聲道才有人聲,如果駕車開來聽,你會感覺譚詠麟仿如坐在後座唱歌給你聽。當時我買了小型擴音機+喇叭,把它接上擴音機當調音機使用,結果我發覺玩SS的賽車遊戲Daytona USA,後方追上的車輛聲音全在後方傳出,效果非常迫真!然後再試N64 WAVE RACE 64,也是同樣效果!試拳皇96,有一關龍虎之拳 stage的敲擊鼓聲,全在後方,聽起來有一番風味!我興奮地把這實驗效果告訴我的玩GAME和HIFI朋友,大家都一臉不悄說不可能會比DOLBY PRO LOGIC的擴音機好!結果他們來我家聽後都大讚效果出奇地好,比DOLBY PRO LOGIC的擴音機把雙聲道模擬五聲道好太多了!這和上次我說茨廠街百平戲院一樣,該戲院沒有THX設備,但靠其配搭卻達到令驚艷的效果。
有時配搭成功往往有更佳效果。
當年PS2推出時,主機是印著「Dolby Digital」、「DTS」字眼,而且也有光纖輸出!但其實PS2只支援看DVD時支持「Dolby Digital」、「DTS」輸出,遊戲內的聲道並不能解碼這兩種格式。記得當年我買了一本XBOX雜誌,內頁介紹Dolby Digital 5.1對現代遊戲如何重要,除了傳統環繞聲道能聽到後方聲效,製作環境聲,恐怖遊戲也非常適合!而代表.1的重低音,對於爆炸等音效,可以透過地下、沙發、床(視乎你低音喇叭級數)震撼到你身軀。
SONY喜歡用含糊手法宣傳性能,PS5初期也打著8K旗號。
當時我只是還用著當年看LD用的DOLBY PRO LOGIC一代擴音機,玩遊戲最大享受就是玩N64的ZELDA 64,因為它也對應surround聲道!由於當時我非常迷XBOX(畫面表現實在比PS2太好了!)所以就入手了一架5.1的音響組合!很快的我就發現,除了所有XBOX遊戲都支援Dolby Digital 5.1外,PS2、大部遊戲都是雙聲道,部份是支援DOLBY PRO LOGICⅡ,一些比較冷門支援DOLBY Digital PRO LOGIC Ⅱ(如鬼武者3),但也只是支援某個預先收錄片段!
我記得以前一個往事,那時在某電玩論壇吹水,一名PS2玩家說利用5.1音響玩零紅蝶真的一流!我就跟他說零紅蝶並不支援Dolby Digital 5.1,基本上PS2遊戲不能原生解碼Dolby Digital 5.1!他就反駁說PS2主機機身就印著支援Dolby Digital 5.1和DTS,而且Metal Gear Solid 2也有註明對應Dolby Digital 5.1呀!但其實MGS2所謂對應Dolby Digital 5.1,只是開埸SNAKE雨中吸煙再從天橋墮下那幕特地預錄一段Dolby Digital 5.1的音軌,過了那一段就沒有了!鬼武者3也是一些CG片段用DOLBY Digital PRO LOGIC Ⅱ,之後全程用DOLBY PRO LOGIC Ⅱ!用最多DOLBY PRO LOGIC Ⅱ反而是GC。
MGS2其實就開埸那段預錄了Dolby Digital 5.1音軌。
至於那人說玩零紅蝶聲音有5.1效果,那是因為新一代擴音機在把雙聲道模擬5.1已比以前進步很多了,事實上零紅蝶連DOLBY PRO LOGIC Ⅱ都沒對應。不過這個DOLBY PRO LOGIC Ⅱ當年也非常搞死我,我因為XBOX的Dolby Digital 5.1而買了一架特價音響組合,原來這些支援Dolby Digital 5.1和DTS的擴音機,DOLBY PRO LOGIC只是支援一代,所以PS2和GC對應DOLBY PRO LOGIC Ⅱ都無福消受!而且他的Dolby Digital解碼能力也是舊等級,看一般DVD和遊戲沒問題,有些遊戲的Dolby Digital格式編碼高點(不知有否寫錯,因太久的事了),比如DOA排球,一擊中排球就會出現爆裂聲。
DOAX排球令我發現本身用的5.1擴音機的不足。
來到XBOX360時代,我換了一台有對應DOLBY PRO LOGIC Ⅱ的擴音機,因為要推出HDMI新型機,這部才降價優惠。當時PS3還未推出,XBOX360還是用光纖輸出5.1,因為我又買到一部PAL版GC和WII(可原生輸出21 PIN SCART RGB),接下來會玩大量GC的遊戲,而GC和WII又很多對應DOLBY PRO LOGIC Ⅱ,所以才決定買(又可解決舊擴音機爆音問題)
GC大部份遊戲都對應DOLBY PRO LOGIC Ⅱ
不過當PS3推出後,PS3可以看藍光碟,而藍光電影又對應新一代音訊格式,就是DOLBY TRUE HD和DTS-HD Master Audio。這令我萌生想換擴音機的打算,而且那時XBOX360因三紅壞機,新機改良有HDMI輸出,是時候換一代有HDMI輸入的擴音機了。
但是呢,PS3和360的遊戲也只是支援Dolby Digital 5.1罷了,雖然可勾選DTS,擴音機雖然數字訊號寫著DTS,但原生音源還是Dolby Digital 5.1。像PS3只有少數遊戲對應DTS,比如忍者外傳SIGMA 2,但需要主機只勾選DTS,Dolby Digital 5.1不要勾選才能輸出DTS音訊,還挺麻煩的。而DOLBY TRUE HD和DTS-HD Master Audio只對應藍光電影,但初版大機PS3只能PCM輸出,要去到PS3 SLIM才能解碼DOLBY TRUE HD和DTS-HD Master Audio。
PS3 SLIM才能解碼DOLBY TRUE HD和DTS-HD Master Audio。
而PS4和XBOX ONE時代,由於兩部機還是只支援藍光BD,所以音訊格式並沒有新格式。但中期XBOX公佈支援DOLBY最新的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
ATMOS全景聲時代來臨
杜比全景以7.1而言聲道多了上方的天空聲道,一些飛機在上空飛過或天空下雨都有迫真效果,家庭劇院版ATMOS在技術規格上可支援最多35聲道(24.1.10聲道:即24只底層音箱、10隻頂置音箱、1路重低音頻道)。目前,幾個主流家用擴大機品牌的高階機型最高支援到9.1.2。專業院線版ATMOS最高可支援64聲道,也可依影廳放映面積適當消減聲道數量。
不過XBOX ONE的ATMOS是要付費購買的,價格不貴,買了除了讓主機可輸出DOLBY ATMOS外,也可對應DOLBY ATMOS耳機,比起市面上的需要光纖輸入的5.1CH高價耳機,這技術只需要有支援MEGA BASS的耳機就能模擬DOLBY ATMOS全景聲效果。不久後,XBOX ONE推出強化版主機XBOX ONE X,而且搭載4K UHD藍光!兼同樣只要購買最新DTS的音訊DTS-X,那麼XBOX ONE 或X都能玩遊戲或看4K電影享用ATMOS和DTS-X了!而那時PS4即使推出PS4 PRO也沒搭載4K UHD藍光,更不支援ATMOS和DTS-X,雖然不大影響到PS忠實用戶就是了,倒是吸引了HIFI迷買XBOX ONE X。
購買DOLBY ACCESS軟件,還可令XBOX使用耳機對應ATMOS。
來到了目前的XSX和PS5時代,我記得XSX的BIOHAZARD 4重製版連DTS-X都支撐了,PS5還是遊戲上不支援DOLBY ATMOS(看4K影碟倒是可以),大約2023年9月才支援,不過PS5的支援和XBOX的有點不同,大家如果有使用過PS3、360、XBOX ONE、PS4,都知道一般來說除PCM外,一向都是Dolby Digital和DTS供選擇,一般來說遊戲都支援Dolby Digital,就算你勾選了DTS,擴音機顯示數字訊號是DTS,但音質其實和Dolby Digital沒差別!你如果經歴過翻版DVD時代,翻版DVD一向也是只提拱Dolby Digital和DTS(原裝DVD還會提拱STEREO、DOLBY Surround或其它國家語音),而多數人都會選擇聽起來音質較高的DTS,
主要區別在於壓縮等級和位元率。 杜比數位(Dolby Digital)將Blu-ray光碟的5.1數位音訊壓縮到640 kbits / s(千位元組每秒)的位元率。 對於DVD光碟,它支援稍低的位元率:最高448 kbit / s。 另一方面,DTS壓縮較少,並支援高達1.5Mb / s(每秒兆位元)的更高位元率。所以一般用戶單憑電視機音響也能察別出來。
也因這樣除了個別遊戲支援DTS,不然就算勾選了DTS,只是數字訊號識別是DTS,但音質還是Dolby Digital。而DOLBY TRUE HD和DTS-HD Master Audio兩者都強調無壓縮,差別不大,就看誰的音軌碼率檔案較大了,可惜的是這兩種格式並沒有支援遊戲主機。
說回PS5的DOLBY ATMOS,它就跟以前的勾選Dolby Digital和DTS一樣,勾選了ATMOS後,什麼遊戲都是顯示DOLBY ATMOS,這會讓人誤會所有遊戲音源都支援ATMOS!就像以前PS3明明是720P都一律顯示是1080P,讓索粉自豪認為PS3所有遊戲都達到1080P,XBOX360只能720P差一檔次!(當年XBOX360就算勾選1080P,720P遊戲還是降回720P顯示,但後來更新和PS3一樣可以顯示1080P)
雖然當初PS5公佈支援DOLBY ATMOS,SONY說只要當初支援SONY自家的Tempest 3D都會轉換成ATMOS!乍看好像很厲害,但我測試過一些PS1移植的遊戲,它還是照顯示ATMOS。也就是說它和以前一樣,只是數字訊號顯示ATMOS罷了。
和XBOX不同,XBOX就算勾選了DOLBY ATMOS,如果該遊戲不支援ATMOS,訊號還是顯示為Dolby Digital 5.1,沒有欺埸。不過XBOX遊戲還支援DTS-X,也是一樣要買的!但效果和剛才所說,所有遊戲的音訊都會強制為DTS-X,但XBOX賣埸如果遊戲對應DOLBY ATMOS和DTS-X,會列出寫明,反而PS5賣埸並沒有列出支援的音訊。
XBOX賣埸會註明該遊戲所對應的功能。
雖然上文我說DOLBY TRUE HD和DTS-HD Master Audio差別不大,但DOLBY ATMOS和DTS-X還是容易察覺差別的,舉個例BIOHAZARD 4重製版同時支援DOLBY ATMOS和DTS-X,一開埸LEON進入小木屋,那道門會自動關上,以玩家視覺它是後方發出的聲音,DTS-X的表現是強烈有勁的關門聲響,這遊戲我本來已多周目玩多篇了,後來發覺原來也支援DTS-X,重玩下明明玩過這麼多次突然被這聲效了一跳。
XBOX支持DTS-X音訊,這點PS5暫時還未支援…。
PS5目前遊戲並不支援DTS-X,支援DOLBY ATMOS也沒有列明(以賣埸為例),只有實體碟寫上支援「DOLBY AUDIO」。
PS5實體碟封底只列明對應DOLBY AUDIO。
另外,DOBLY公司還有一玩意叫「Dolby Vision」,它並非我們常見的音訊,而是杜比公司的一種HDR格式,峰亮值更高的HDR。目前PS5和XBOX看4K UHD都不支援Dolby Vision,雙方都只能在觀看Netflix支援。但玩遊戲方面XBOX卻可以支援Dolby Vision,PS5目前仍不能。
XBOX支援雙杜比。
上篇我寫的用好設備並不是玩家意外得到了一些回響,看來注重影音的玩家都很反對那女玩家的看法。我之前寫玩RGB看你用電視還是螢幕監察器,不同距離看也不同用法!記得PS3初期,我曾見SONY的展示攤位用PS3播放FF7 CG電影藍光碟,用上的是一部很大型的電視機(應有60吋以上),我遠處看到很興奮!可是走近下看那畫質慘不忍睹,就像RMVB壓的畫質。那時心想1080P全高清在這麼大尺寸的電視還是不行…。現在的4K在這些60吋以上電視當然好多了,可是現在人人手持手機或買了PlayStation Portal一直說畫質很好!(放在小螢幕畫質當然好啦!)什麼真4K、DOLBY ATMOS真的這麼重要嗎? 4K本來是給大尺寸用,讓畫質不會鬆散,DOLBY ATMOS就是打造全景聲空間享受。雖然手機現在寫著對應4K和DOLBY ATMOS,但那小螢幕和聲量其實是不是本末倒置?
機聖(方生)
90年代曾在大馬版「漫畫周刊」擔任主編,以寫電玩專欄為主。近年以「方生」名稱主持網台節目,以港漫、超英電影為主。喜歡動漫、模型的老男生。